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 > 正文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5-31 10:39:15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讨

崔炳德   辛晨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计算机系,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目前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基本上是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的修修补补,专业带头人站在看起来成熟的课程体系中很难有新的突破与改革,新诞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行业的需求渐行渐远。本文结合我校2017级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确立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主体、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结合具体专业、具体培养方向、具体岗位需求、具体时间操作能力等一系列可操作环节,梳理出切实可行、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旨在为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操作模式、从而保证专科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具有良好的操作架构。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修订

中图分类号:TP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明确目标就是解决好往哪去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船和桥的问题。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而言,目标就是要根本上解决教师要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的好与坏,关键就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否明确。个人认为每年一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就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要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个目标对了,我们后续教育教学工作才不会走偏,才能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 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

    目前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技术性人才。那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怎么来突出这个“应用型”?个人认为专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站在业界的基础上,与业界亲密接触。应该考虑行业与专业的关系,更多站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面上来。脱离行业的需求闭门造车生产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必然是失败的。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前要充分调动专业带头人去企业调研、深入校企合作单位深层次了解行业内的技术、统计近2-3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真正做到行业与专业的无缝挂接。行业需要什么,我就教什么;企业需要毕业生有什么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里面就要用具体的几门课程来支撑;现在行业的主流技术是什么,要尽快引进来。专业带头人要本着一种创新精神,本着想改、敢改、会改、改好八字原则,把人才培养方案彻底梳理,切忌修修补补。

  2. 专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3. 专业带头人要有全局思维能力

 一步棋,离开整盘棋是无法判定好棋坏棋。同样一门课程,离开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也没有实际意义。这就要求专业带头人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胸中要有大局思想。需要重新描述各行业便于评价的培养目标与毕业生要求,明确课程体系结构,明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岗位需求逆向设计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能够建立起持续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改进机制。理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它们之间的吻合度与执行力,突出人才培养方案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思想。

  1. 理清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掌握好课程模块之间的度

    目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包含如下课程模块, 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提高课程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强调知识集成能力和应用能力,切实做到1+1远远大于2的效果。基础素质模块的功能侧重于基本素养与通用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做到适合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水平。专业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一定做到管用、够用。有专业带头人提出,个别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偏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建议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删掉,比如软件技术专业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高职高专院校不等同社会上的技能培训班,只强调技能不强调理论基础,学生走的不会太远,持续学习的能力必然下降,不利于专业的长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带头人和任课老师一起,深度改良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把略显枯燥的理论与一些具体应用结合起来,模块化教学过程,如把操作系统中的一些原理、调度算法用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把理论具体化。专业课侧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一定要突出能用,能用包含教材能用、知识点能用、案例能用、教学方式能用、教师教学能力能用、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能用。只要能把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理顺,相应的度把控好了,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必然会清晰起来。这需要我们专业负责人认真静下心来,梳理好每一门课程的位置、放在那个学期、讲什么内容、怎么讲,最后要实现什么效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大胆创新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创新。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占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比例,重视教学实习,大力推进课程设计课程门类,推进素质学分的拓展。计算机类专业课实践性很强,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加入了课程设计环节,引入具体的实际课题来综合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一定要认证听取校企合作单位技术人员的意见,能做到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共同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才培养才能充分和岗位接轨,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2017级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1、对多门课程进行四个层面的论证

    考虑到生源素质下降这个主体原因,,这门课需不需要开设,必要性是什么?应该怎么开设,是否可行?应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怎么讲,理论为主还是实践为主?一定要大胆质疑、大胆推论。比如在研讨过程中,专业带头人提出高等数学这门课学生普遍反映学起来很难,老师也感觉教起来吃力,两头不痛快。我们就和高等数学老师来谈,从专业的定位来谈,高等数学是否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把一些成熟的算法拿出来讲,把一个具体问题数学模型化,然后由学生完成算法编程、上机调试。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也要求高数老师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实现高等数学为专业服务的目标。这样的论证环节下来,课程设置就变得非常合理。

    2、专业课程体系的推进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在论证过程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是软件开发方向。我们就提出,从师资力量、市场主流开发工具、项目来源等几个方面确定该专业所依赖的开放工具Java。“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器”,有了工具,就要考虑课程怎么布局,从第二学期开始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逐步开设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2EE应用开发、Java综合开发实务、,每门课程的内容尽量避免交叉,课程难度阶梯式上升,保证学生兴趣的逐渐深入,这样的课程主线从根本上保证了学专业方向和学生培养质量。

    3、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持续跟进学生专业兴趣。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大多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很少顾及到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在志愿报考之前对专业认知基本上是迷茫的、不清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要考虑到专业思想的问题,我们在制定过程中引入各专业的专业导论课,主要讲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行业动态、专业能力等。学生对专业认知稍微清晰之后,引入专业认识实习,重点以参观、座谈为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兴趣有了,专业课的实训项目必须要接地气,必须要与行业接轨,做真实的项目,解决真实的问题。

  1. 适度考虑专业培养目标之外有效的课程设置

    专业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专业方向对他们而言确实很难,有些逻辑思维能力偏差的学生对编程没有兴趣,也不愿意走这条路。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更全面一些,适度考虑到这个层面的学生。比如我们在应用技术专业中引入了photoshop入门与提高、局域网组网技术、视频剪辑等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极大的做到因材施教,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结束语:

     本文结合我校2017级人才培养制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提出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指导思想、指导原则,为人才培养制定的有效性、科学性提供一点点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