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教研室,现有教师11人,其中博士1人。主要承担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专业教学任务。

赵可新,教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任教研室主任。

张金芳,毕业于西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现任教研室副主任。
大数据教研室2021-2022-2学期工作计划
2022年是计算机系的内涵建设年,大数据教研室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争创佳绩。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教研室全体人员)
教研室全体教师新学期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号召教研室全体教师学习党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教师整体思想站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抓好教研室建设,开展好教研活动。(赵可新、张金芳)
制订工作计划,精心安排,扎实落实。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好业务学习。教研活动(会议)做到事前有安排、活动(开会)有记录、学期有小结、年度有总结。严格遵守教务处线上授课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疫情期间多次展开线上听课评课,每周开展两次教学观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精进教学方法。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课程思政。(教研室全体人员)
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教研室老师进一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新规范》等法律法规文件,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重视课程思政,尽可能将正能量融入到教学中去。本学期要完成最少2次教研室活动讨论课程思政,让思政理念深入课程,深入人心。
四、做好专业建设工作。(辛晨、张焕生、刘春玲、李亚男)
完成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优化工作。本学期至少有2次的教研室活动用于培养方案的研讨论证,完成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工作,数据科学与大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还要注重课程建设,每学期至少有2次课程建设的教研室研讨活动。优化教材建设,至少组织1次教研室活动用于教材建设研讨。
五、做好日常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赵可新、张金芳)
1、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讲稿等教学资料的准备及期末收集等工作。
2、配合教务处和系领导做好对本教研室的教学情况检查。
3、完成教研室主任督导任务,鼓励本教研室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团队形式听课,本学期完成2轮的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每个月至少有1次教研室活动进行听课评课讨论。
4、抓好教师对布置、批阅学生作业情况的检查工作。
5、组织做好期末考试的试卷命题、审查、阅卷、成绩分析等工作。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赵可新、张金芳、辛晨、刘春玲)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学习、交流、合作,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计划到兄弟院校交流考察,学习有关大数据实验室、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设计、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2、计划参加关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相关的培训会。
3、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线上或线下)
4、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完成同行听课评课工作。
七、协助系里做好实验室的利用和维护工作。(赵可新、张金芳、刘文博)
大数据实训平台已经建成,督促老师们尽量使用平台数据进行备课、授课;按时完成使用情况统计,提高利用率。
本学期两个专业有三门核心课程进行课程建设:
1、《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刘春玲负责;
2、《Java程序设计》——大数据技术专业,张焕生负责;
3、《程序设计基础》——大数据专业,赵可新负责。
十、做好高新区企业项目合作对接工作,为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做准备。(辛晨、张焕生)
十一、启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全体教师)
十二、配合系里完成专业分流工作。(辛晨、赵可新、张金芳)
十三、充分保障线上教学质量,做到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积极开展线上听课、集体观摩活动。(教研室全体人员)